發生緊急事件不要方!深圳人身邊有百名第一響應人

11月27日,與其他參加深圳第一響應人師資培訓的學員一樣,經過五天的培訓學習,李清平順利成為一名深圳第一響應人。今年,深圳啟動第一響應人師資培訓計劃,目前已完成首批深圳百名第一響應人師資培訓考核和發證工作,後續還將不斷擴大師資培訓規模。

亮點1

首次啟動

師資培訓誕生百名第一響應人

如何有效確保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有第一響應人在身邊?今年,深圳市應急辦會同市交通運輸委、教育局、寶安區、急救中心、紅十字會等20餘個部門和單位開展第一響應人師資培訓,這項工作被寫進瞭市應急辦2017年的重點工作,並被列為深圳市政府119件民生實事的一項內容。

9月25日上午,首期深圳第一響應人師資培訓班正式啟動,通過培訓提高應急知識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減少災害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推動城市應急管理由救災響應型向防災準備型轉變。



深圳第一響應人師資培訓活動分三期進行,共102人參加,首期培訓選擇寶安區、市交通運輸委、市教育局作為試點單位開展培訓,截止12月1日,隨著第三期第一響應人師資培訓的結業儀式順利落下帷幕,歷時兩個多月第一響應人師資培訓工作也順利結束,完成百名師資培訓的任務。

亮點2

師資培訓

實操演練培養應急救援實戰技能

12月1日下午,參加第三期培訓的22名學員實地參與瞭一場“救援行動”。現場模擬瞭某城市遭受地震後,若幹名群眾被困大樓裡,第一響應人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救援的場景。

在進入“受災”大樓後,他們開始分工協作,對現場環境進行評估、收集“受災”情況,搜索營救“受困人員”,對“傷者”進行檢傷分類並移送到安全的地方,還有的對災後的“幸存者”進行“災後心理輔導”。在學員們的配合協作下,營救任務順利完成。



三期師資培訓活動讓學員受益匪淺,據項目承辦方深圳市公益救援志願者聯合會工作人員介紹,此次培訓課程內容經過精心設計,主要包括應急處置能力培訓和應急救護技能培訓,采取網絡化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理論知識講授與救護技能實際操作相結合方式,突出普及性實際操作能力培訓。



經過培訓學習,學員們掌握瞭備災知識普及、常見自然災害、災後心理疏導、疏散與避險、初級急救、消防安全和火災應對、簡單搜索和營救等方面知識技能,全面提高應急知識和應急處置能力。

亮點3

社區宣導

市民傢門口掌握應急實操知識

12月13日,在大鵬金葵街心公園,一群身穿紅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員正向市民講解“徒手心肺復蘇術”等應急救援技能,這是第一響應人進社區宣導活動,他們根據第一響應人師資培訓課程上所學知識,向市民台灣電動床工廠普及應急救援知識。



9月份以來,深圳市應急辦聯合深圳公益救援隊開展第一響應人進基層安全宣導活動,陸續進駐深圳10區開展10場安全宣導活動,向廣大市民宣傳普及常見應急處置技能,市民在傢門口就能夠學到簡單實用的應急知識。

每一場宣導活動現場都設置瞭醫療急救、自然災害、公共安全等安全知識模塊,包括徒手心肺復蘇、止血包紮、異物卡喉、消防安全、傢庭備災知識、常見自然災害等內容,現場活動人氣十足,不少社區居民紛紛前來體驗學習。



市民王女士想要學習專業的應急處理技能,她特意前往龍華文化廣場參加活動,現場學到瞭止血包紮、異物卡喉等方面的自救互救技能。市民柳英達表示,以前遇到流鼻血狀況時,都是先用紙巾塞住流血的鼻孔,然後仰起頭止血,在聽完第一響應人講解後發現自己的方法不科學,並通過實操體驗學習到瞭正確的處置方法。

亮點4

收獲成長

發揮所長普及應急救援知識技能

從走進師資培訓課堂提升應急救援技能,到進入社區開展安全宣導實現“學以致用”,第一響應人電動床的足跡已遍佈全市。他們來自深圳各行各業,個個身懷救援技能,將會發揮所長,多形式向市民傳遞應急科普知識和技能。



成為第一響應人後,他們踐行著“ 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第一響應、第一救援”的理念。深圳市紅十字會的救護部部長林瑜告訴記者,她日常負責應急救護、水上安全救生等工作,接下來將會繼續參加各種活動向市民普及應急救護知識。曾從事司機崗位多年的李清平也表示:“既然我穿上瞭第一響應人這身衣服,帶上瞭這頂帽子,我就時刻做好應急的準備。”

台灣電動床工廠參加師資培訓到進社區宣導,學員們表示感受頗多。深圳公益救援隊的張文威多次參與社區宣導活動,在看到傢長帶著孩子來前來體驗學習時,市民對學習應急知識技能的熱情,讓他倍感身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將繼續投身公益救援領域,磨練提升技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第一響應人。



“如何從學員身份轉換為老師,將應急救援知識傳授給更多人?”這是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的安全辦主任李海波思考的問題,在參加第一響應人培訓後,他學習瞭應急處置和救護技能,提高應急知識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也希望將所學知識傳遞給身邊的人。

亮點5

擴大規模

建立培訓長效機制擴大師資規模

“城市發展中,風險無處不在,當地震、臺風、交通事故等危險發生時,如果有更多的‘深圳第一響應人’,就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參加師資培訓後的李清平頗有感慨說道,在參加‘深圳第一響應人’培訓後,他感覺到身上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強瞭,也希望能帶動更多人加入應急救援隊伍中。



結業儀式上,深圳市應急辦副主任陽傑提出,希望學員們繼續學習,更加深入瞭解和掌握知識要點,充分發揮師資“傳幫帶”作用。要時刻準備,勇於伸手,樹立首批“深圳第一響應人”的良好形象,在面對災情險情時,能夠做到“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第一響應、第一救援”,提升應急響應效率,帶領市民防災避險和自救互救,提升城市的文明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今年12月,深圳第一響應人師資培訓項目成果通過評審,國際應急管理學會副主席、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科技委副主任曲國勝指出,開展深圳第一響應人師資培訓項目是提升深圳應急能力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助於培養社會公眾的自救互救技能,推動城市應急管理由“救災響應型”向“防災準備型”轉變。

與會專傢建議,希望持續深入開展深圳第一響應人師資培訓,不斷擴大培訓規模和覆蓋人群,讓更多的深圳第一響應人為城市公共安全貢獻力量。



對此,深圳還將逐步提高第一響應人師資培訓規模,建立第一響應人培訓長效機制。預計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覆蓋全市各重點行業領域以及街道、社區的第一響應人網絡。

第一響應人留言墻:

參加培訓後我開始反思以前在救人時是否有操作不規范的地方,愈加意識到掌握正確規范的急救知識的重要性,我將繼續加強學習,掌握科學正確的救援知識。 ——李清平

當身邊的人遭遇危險,我不再無能為力。在肩負“志願者”使命的同時,我想成為一名專業的應急救援人員。

——馬廣亮電動床

救人不僅要敢救,還要會救。當生命的紅燈亮起,贏得時間就等於留住生命,如果距離現場最近的人掌握瞭必要的應急救護知識,那便抓住瞭黃金救援時機。

——李海波

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掌握應急救援的能力,在公益救援的道路上奔跑著,我並不孤單。

——林瑜

應急救援這條路,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有很多市民希望學習更多應急救援知識技能,希望能夠通過更多活動推廣掌握自救互救技能。

——張文威

(深圳晚報記者 李瑤娜 實習生 林咪玲 廖舒妹 通訊員 黎富曉)
B146A9BC812C9CA2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全站熱搜

    vnf717jr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